【全面解读】湖北80万亩河蟹产业未来制高点在洪湖?
发布时间: 2024-02-14 22:18:27 作者: 案例中心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隋炀帝一首诗能够准确的看出,吃大闸蟹的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养蟹已有数年的光景。

  要知道,一只河蟹在自然状态下要完成自己的繁殖使命,每年重阳前后沿长江的湖泊里洄游到长江,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行进几千里,到达上海的长江入海口,在那里完成生殖交配,几经波折才能孵化出蟹苗,次年5月又开始向淡水湖泊行进。

  据统计,目前全国的河蟹总产量为70~80万吨,大眼幼体需求量为120万斤~150万斤之间,品牌饲料(不含自配和代工料)总量在20万吨以上。而湖北的河蟹池塘精养面积约80万亩。河蟹产业,如此生生不息,经历了几千年的自然发展,为何会突然爆发?

  即便如此,中国螃蟹市场的供应量依然十分不足。据统计,按照目前的养殖量,中国平均每人每年只有3~4只蟹吃。这对吃货大军而言,远远不够。

  于是,河蟹养殖业日益兴旺,从苗种到饲料,近二十年来,已发展成一个五百亿以上的庞大产业。湖北不单单是消费的主力市场,更因为湖泊和水资源丰富成为仅次于江苏的第二大河蟹主养区。

  最初,河蟹养殖是以湖泊增殖及一些条件较差的滩涂、池塘为主,通常不投喂饲料或是投喂少量粗粮。

  湖北地区和江苏地区的河蟹养殖整体上各具特色,都是结合当地的真实的情况形成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湖北地区主要是根据丰富的水面资源和自然资源形成大塘口的生态养殖模式。

  江苏的河蟹养殖则趋向于设施化、精准化和全程投喂饲料的模式转变。整体上,湖北上市时间早,混养多(小龙虾)、规格略小,而江苏精养多、上市晚、规格大、效益高。

  据调查统计,去年湖北的蟹料销量在4万吨上下,今年预计在6万吨左右,其中销量较大的是正大、海大、通威,而销量在5000吨左右的厂家有澳华、岳阳新宏和嘉吉等。目前,湖北市场的蟹料档次偏低,终端售价多为5000~6000元/吨的硬颗粒饲料。

  2004年南通正大开始在湖北推广河蟹饲料,而武汉正大则在2005年涉足蟹料,经过近十年的耕耘,武汉正大慢慢的变成了湖北市场蟹料销量最大的企业,他们总结和推广的成蟹养殖“3+5模式”在行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此后嘉吉、通威、新宏、海大、澳华、恒兴、大北农等企业陆续跟进,湖北河蟹饲料销量迅速增加。

  武汉澳华2015年开始涉足河蟹饲料,2016年成立专门的蟹料团队推广和销售高档蟹料,2017年拟大规模推广第三代蟹安康膨化饲料。尽管武汉澳华涉足蟹料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是众多料企中最快的。

  尽管湖北市场河蟹饲料使用率和档次偏低,但已形成了4万吨以上的市场容量,且潜力巨大,预计3年内将发展成10万吨以上的“饲料新蓝海”。因此,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将成为湖北河蟹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

  在湖北做蟹料的业务员都知道,汉川、洪湖、监利是河蟹料企的必争之地。这三个区域的河蟹养殖面积占据了湖北的80%左右,但这三大区域的养殖模式差别较大。

  汉川和洪湖以扣蟹养成为主,两种模式的成蟹上市平均规格在2~3两。汉川模式水草管理上的水准较高,上市时间早,但配合饲料使用率低,大量投喂冰鱼;洪湖模式配合饲料使用效率高,上市时间晚。

  监利以豆蟹当年养成为主,中后期大量投喂冰鱼,成蟹平均规格为1.5~2两,上市时间较晚,一般到春节前后才售完。近年来,由于小龙虾市场需求旺、价格好,三地均开始尝试河蟹和小龙虾的混养模式,现在已有不少成功案例,这可能会成为今后湖北河蟹养殖的主要发展趋势。

  虽然湖北有着80万亩的养蟹面积,但蟹种主要来自于江苏、安徽和上海,虽有部分湖北企业在蟹种培育进行尝试,且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尚未形成规模。为何蟹种不能本地化?投入大、技术不成熟、育苗风险高是根本原因。由于湖北蟹种培育技术不成熟,与外地蟹种相比较,无法在产量和价格上占据优势,难以实现蟹种本地化生产和供应。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湖北养蟹已成气候,但对蟹种的质量重视度不够,目前养殖户主要是采购低价的小规格外地蟹种。此外,湖北蟹种来源不稳定,外地的蟹种运输到湖北后对本地水土环境适应能力差,导致成活率低。现在行业对河蟹蟹种质量缺乏一些直观准确的快速评价指标,蟹种质量主要是根据规格、活力等经验指标,不利于湖北河蟹产业的健康发展。

  苗种是水产养殖业的物质基础,但我国在河蟹育种和苗种规范化培育方面均起步较晚,且我国的河蟹育种主要以高校和研究所为主体,尚未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河蟹商业育种模式。据武汉澳华总助郑海地介绍,目前澳华集团已经启动河蟹苗种板块工作,开始做河蟹育种和优质种苗培育与推广。

  湖北河蟹养殖发展迅速且前景广阔,但急需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需要在蟹种来源、养殖模式、饲料使用、品牌流通等方面做大力提升,打造湖北大闸蟹的产业特色。湖北河蟹养殖业的转型升级能否谱写河蟹产业发展史上的新篇章,我们将拭目以待。

  拥有20多万亩河蟹养殖水面,2万多吨的蟹料销量洪湖,如今它的养殖水平在湖北不是最拔尖的,养殖模式也不是最优的,但经过几天的走访调查,记者认为,它在未来几年或将成为湖北养蟹的标杆市场。

  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市,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其境内的同名湖泊“洪湖”是湖北省的第一大湖泊,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洪湖能够适用于水产养殖的天然湖面基本已全部开发,养殖河蟹水面约25~30万亩,其中精养面积约17万亩。

  全国各地的饲料厂家都把蟹料卖到洪湖,主要集中在于螺山镇、沙口镇和滨湖镇。据了解,至少已有20多个品牌在这里扎根销售虾蟹料。但洪湖河蟹养殖水面较为分散,每个地方都可以灵活开发蟹料销售市场,所以这些蟹料厂的各经销商之间、同行之间有的竞争相对会明显小于别的地方。粗略统计,2015年洪湖的蟹料市场容量约1.7万吨,预计2016年会达到2万多吨,在未来还会有更大的突破。

  在洪湖地区,虾蟹料年销量超过2000吨的料企有正大、新宏、海大、澳华、通威。其本土特色小厂家也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共同争夺这块市场宝地,如夏林、星星、惠泽、中兴等。洪湖的河蟹精养水面每年都在快速增加,蟹料市场容量也在不断扩增,是各大厂家都十分看好的蟹料市场宝地。

  这星期,澳华集团在湖北汉川、监利和洪湖陆续举行了三场澳华“丰蟹金秋”河蟹养殖高端论坛,推广养殖河蟹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模式,实现早肥早上市,养殖大规格成蟹。

  会议上,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教授吴旭干分享了河蟹促熟育肥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及应用,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常国亮则针对河蟹高温和育肥期养殖技术及管理做了详细阐述与交流。

  武汉澳华总经理助理郑海地表示,虽然洪湖当前的河蟹养殖水平和养殖模式在湖北都不是最优的,但从蟹料市场容量和养殖水面的提升来看,最具潜力的会是洪湖。今年澳华在洪湖计划做2500吨的销量,明年将拟做出5000吨的销量。

  洪湖河蟹整体养殖水平差异大。在沙口一带,部分蟹农已经养了几十年的河蟹,不愿接受新模式,仍坚持原有的粗放型养殖模式,全程投喂粗粮和冰鱼。在塘口上,基本随处可见用来蒸煮玉米原粮的大黑锅,使用配合饲料比例极低。而大同湖一带,河蟹养殖水平在湖北却可以称为最优的。

  大同湖的养殖户多数是将鱼塘转成蟹塘,其河蟹养殖水面增长迅速,仅3年时间就从几千亩扩大至3万多亩。这一带的蟹农养殖经验不丰富,但他们愿意接受新思想,敢于尝试新的养殖模式。这里的运料档次高,蟹料投喂量最高可达0.4吨/亩,平均在0.2吨/亩以上,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明显高于汉川和监利。

  记者在走访调查时,发现在洪湖河蟹养殖水平较高的区域,池塘水体清澈,水草生殖良好且管理精细。虽然汉川和洪湖都是以扣蟹养成为主,但对水草的管理明显不同。汉川河蟹养殖时间相对较长,水草都是自生繁殖的;而洪湖养殖河蟹起步较晚,每年当地蟹农都会买进草种栽种水草,十分重视水草和水质的管理。

  以前人们都认为小龙虾脏乱差、难登大雅之堂。但近几年,人们对小龙虾的看法发生了大转变,其市场需求十分旺盛,更是男女老少吃宵夜的必备美食。慢慢的变多的酒店也开始卖小龙虾。小龙虾已经从大排档走向星级酒店,甚至是出口创收,它的价格也在一路走高。

  闽湖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虾蟹交易市场,有近200个虾蟹收购档口。那里整条街密密麻麻的都是虾蟹收购档口,部分商贩还会直接去塘头收购虾蟹。据悉,湖北已有多家企业在做小龙虾收购加工,虾蟹市场流通顺畅,养殖户根本不愁销。

  但洪湖采用虾蟹混养模式的人较少,有些养殖户习惯低密度套养鱖鱼,或是精养河蟹。螃蟹养殖周期长、单产低、价格贵,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河蟹产业的发展。而小龙虾的养殖管理要明显比河蟹简单。

  小龙虾的养殖技术方面的要求低,养殖周期短,一年四季都可上市,价格相对螃蟹更趋向平民化,能轻松实现全民创收。若采用虾蟹混养模式,一般可挣5000~6000元/亩,可比精养河蟹的利润高2000元/亩左右。虾蟹混养不仅分摊了养殖风险,养殖效益也会更高。

  近几年,洪湖开始将重点放在蟹的品质上。洪湖已有人注册“清水牌”大闸蟹,色泽鲜亮、个大体肥、肉质丰厚细嫩,是湖北河蟹中的名牌产品。从“大养蟹”转为“养大蟹”,由粗放养殖到精细养殖,蟹农在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的理念,有助于推动洪湖河蟹养殖产业进一步的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为中国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 · 绿色 · 健康的动物饲料

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打造企业形象,树立强势品牌,为里下河地区健康养殖和开发渔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立即咨询

©2021 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全集高清,完整版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621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