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养鱼成本增加效益在于降低饲料系数,貌似很多人知道甚至还会讲,但是......
利用配合饲料进行混养鱼池塘精养,是目前池塘养鱼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养殖方式,饲料成本占到养殖成本的60-70%左右。饵料系数又称饲料系数,是指投喂的饲料量与养殖对象总净增产量的比值。其比值越小,表示增加单位水产品产量所用的饲料越少,效益就更好。因此,怎么来降低池塘养鱼饲料成本,重点是降低饲(饵)料系数,比值越小,也即饵料系数越低,也就是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当然,降低饲(饵)料系数这句话貌似很多人知道,更不可思议的是很多人会讲,但是......。且听往下看!
饵料系数通常是指整个养殖周期内饲料的投喂量与鱼体的增重之间的比值。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饵料系数的计算必须以干塘鱼数据为准,打样数据的误差较大。
饵料系数可按公式计算:饵料系数=总投饵量/摄食该种饵料的鱼类净产量。由于饵料系数的计算过程中,鱼虾体重是按湿重计算,假定饵料系数1.0-1.5,饲料的含水量为10%,鱼虾干重为体重的25%,可以计算出,在上述条件下可计算出每投喂1公斤饲料,就会产生0.65-0.76公斤的养殖废物。
因此,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被沉积在养殖水生动物体内的饲料营养成分仅占25%-35% ,通常颗粒饲料的利用效率更低,其它以入水后在水中的溶失,残饵,粪便,以及各种代谢产物的方式排放到水体当中。
在饲料被养殖水生动物利用的过程中,有效营养成分的损失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下苗前水体中的野杂鱼没有清除干净,或者在水库或者大水面养殖的过程中,无法清塘,导致野杂鱼对饲料的摄食。进而影响饵料系数,这一点在水库养殖过程中尤为明显,但往往没有引起人的太多注意。
未被鱼虾摄食的部分,在养殖的过程中,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投喂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投喂频率,入水的饲料总会有部分饲料没有被鱼虾所摄食。通常情况下,膨化料在投喂过程中形成的残饵要小于颗粒料。
主要是由于颗粒饲料在加工、搬运过程中,形成的一定量的灰末状饲料,没法被吃食鱼摄食。
主要影响因素是饲料的稳定性以及饲料入水后在水中的停滞时间,水中停留时间越长,营养成分的溶失量越大。
主要影响因素是饲料的适口性及消化难易程度:饲料使用的原料及生产的基本工艺;以及肠道的健康程度:主要看肠壁厚薄,是否有寄生虫,炎症,弹性等;营养的东西在肠道内消化过程中所需要的环境:机体的健康程度以及水质环境,溶氧等。
主要是由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耗能以及饲料蛋白中氨基酸的不平衡性,导致吸收的氨基酸不能完全用于机体的增重,经脱氨基作用分解,含氮的部分变成氨排到体外。
在养殖开始之前或途中,池塘野杂鱼及螺蚌不但耗氧,且同样争食饵(饲)料,对饲料的浪费也不可小视。因此,养殖之前清塘严重消毒工作切不可大意,彻底清除池塘内的野杂鱼,以减少野杂鱼摄食带来的饵料系数的损失增大。
对于连喂多年或无法清塘的池塘,必须混养小型肉食性鱼类,比如马口鱼、加州鲈、鳜鱼、翘嘴红鲌以及专吃螺蚌的青鱼等,以消灭除掉野杂鱼和螺蛳及蚌壳,对降低饵料系数的作用特别明显。
通常品牌饲料厂家有先进的经营理念,领先的产品生产技术,稳定的产品质量,优良的服务,这些都是降低饲料系数的有利条件。但也并不然,小厂也不能一味的瞧不起,正规的小厂也有搞得很好的,并不亚于有些所谓的大厂,所以,注重饲料厂家的口碑好不好,才是王道。
人工养殖鱼类除了肉食性鱼类大多有胃外,很多鱼类没有胃,且肠道长度有限,长期过量投喂会造成鱼吃的多,排泄变快,粪便排得多,营养成分有时还来不及完全消化吸收,就可能被排出体外,造成非常大的浪费,所以,每次最好喂7-8成饱就行了。
在鱼群无病的情况下,如果饲料投喂停止后5-10分钟内,鱼群还在食台周边游动,说明饲料量投喂不足,应增加饲料投喂量。如果饲料没投喂完,就看不见鱼摄食或只有少数鱼儿在吃食,就可以停投饲料,以免饲料流失。
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如果鱼的摄食量异常下降,这时就须格外注意,往往意味着水质变差或鱼群有病,应及时查找原因以便有效应对。冷空气到来或气候突变时,则要适当减少投喂量。
饲料粒径过大,鱼吃不大进去会造成浪费,饲料系数有可能变高;饲料粒径过小,鱼的抢食时间变长,需要消耗更多的体能能量,也可能会引起饲料系数变高。
合适的饲料粒径能让鱼消耗最少的体能能量,就能够吃饱以此来降低饲料系数。通常主养个体大的鱼,比如草鱼可选用的粒径大一点饲料,主养个体小的鱼,比如鲫鱼可选用粒径小一点的饲料。总之,饲料的适口性对鱼类的健康生长和饲料系数的适度是很重要的。
在常规鱼类养殖中,一般10克以下的苗种,应选择粒径为0.5-1.5毫米的饲料进行投喂;10-15克的幼鱼,应选择粒径为1.5-3.0毫米、长度为4-5毫米的柱状颗粒饲料进行投喂;50克以上的养成鱼阶段,应选择粒径4-6毫米、粒长6-8毫米的柱状颗粒料投喂。虾蟹配合饲料还有相应的特殊规格要求,本文从略。
在鳜鱼的养殖过程中,目前养殖饲料鳜鱼仍在探索并推广中,目前仍有很多地区仍是饵料鱼喂养鳜鱼的方式,饵料鱼大小也是有严格的规定,过大会造成鳜鱼饵料的不适口,吞咽困难。过小会增加鳜鱼追逐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增大索饵成本影响饵料系数。
水体的溶氧量是影响养殖对象摄食量及饲料食入后消化吸收率,以及生长速度、饵料系数高低的主要的因素。水中溶氧量低,养殖对象食欲下降甚至拒食,即使食入饲料也会造成消化吸收率低下、生长速度减缓、饲料利用率低、饵料系数增大的状况。
据有测算,鱼类在溶氧3.0毫克/升时的饵料系数,要比4.0毫克/升时增大一倍,达到4.5毫克/升以上时鱼的食欲增强极为明显,达到5毫克/升以上时饵料系数达到最低数值。
因此,在投喂饲料时,一定要注意水中的溶氧量及天气变化。当水中溶氧量低、气压偏低、天气闷热浮头时,可以暂时不投饵,待情况好转后再行投喂。一般在日出后两小时,水中溶氧量可达4毫克/升以上时再行投喂较为适宜。
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采取注入新水、调节水质、使用增氧机并监测水质理化指标等措施,来达到溶氧充足、降低有害化学气体含量、利于消化吸收、降低饵料系数之目的。
投喂饲料不均匀、不及时多会导致鱼群抢食时,消耗较多的体能能量,甚至因长期拥挤抢食鱼体可能会受伤。因此,一般要求投料机数量配置以能满足池塘内的大部分鱼在1小时内吃饱为宜,混养鱼池塘可10-15亩配一台投饵机为宜。
鱼在摄食饲料后,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来保证饲料的充分消化和吸收。当池塘里鱼儿的存塘量超出池塘鱼载力的一些范围时,鱼经常浮头或暗浮头,不利于鱼的生长,在这种情况下饲料系数就会增加,应及时拉网分塘或出售,减少存塘量。
适时捕捞上市很关键,依据鱼的生长规律表明:鱼的个体其规格越大,相对生长速度就越慢,饲料系数就会越高,大多数鱼类在一、二、三龄(年)内长势快,三龄后的生长速度就会减缓甚至停止不长了。因此,养殖过大规格的鱼才卖是最算不过账的。所以在养殖生产中要适时出塘,保证较低的饲料系数,可完全增加生产效益。
合理的混养模式可以充分的利用饲料,达到最佳养殖效果,获取最高养殖收益,鱼类混养模式是以充分的利用鱼的栖息和食性的不同而投放不同的鱼类,以求争取最大限度来挖掘池塘生产力为终极目标。大量生产数据表明:80:20养殖模式是科学合理的混养模式,即吃食性鱼(主养鱼)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0%,滤食性的鲢鳙鱼(服务鱼)占总产量的20%。
养鱼先养水,主要是调控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标准,使水体保持比较高的溶氧量、较低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和适当的pH值,创造友好环境对鱼儿的生长是非常有益的。
养殖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生存的环境,水质不良对于它们的生理机能有直接的影响,水质不良将直接影响鱼类的食欲,造成肠道的消化机能下降,营养的东西在肠道内的消化率吸收率降低,饵料系数就会增大。
有实验数据表明,草鱼增重率在溶解氧5.56毫克/升时比2.73毫克/升时提高9.8倍,饲料系数低5.5倍。水温24-32℃时,草鱼在溶氧在5-6毫克/升的摄食量,要比溶氧含量2.6-3mg/L时高20-22倍。所以混养鱼池塘溶解氧要争取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pH值低于6.5的水可使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的能力。在pH值偏低的水环境中,抗病能力大幅度的降低容易感染疾病。pH值应处于6.5-8.5之间,有利于保持水质稳定适于鱼类生长。
氨氮和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过高会阻止鱼体内的氨向体外排出,使鱼减少或停止摄食,水体中非离子氨的浓度鱼池应低于0.02PPM。
鱼一旦生病,其摄食、生长必定会受一定的影响,治疗时服用药物或一些外用药物,也会对鱼的摄食甚至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饲料系数。通常没发生严重病害的鱼塘,其饲料系数不高;反之,长期出问题的鱼塘,饲料系数就会偏高;所以,对鱼病一定要以预防为主。
全价饲料和草料一般不要一起投喂,草料兼喂会影响并延迟颗粒饲料在草食性鱼的肠道内停滞时间,会影响草食性鱼类对颗粒饲料的消化吸收。因此,应合理地分开两者的投喂时间,分开喂不同时喂,可以充分的发挥两者的营养功能,两者之间间隔时间宜在2小时之后;最好先投喂少量草料,后喂全价饲料,这是实践证明获得高产高效益的保证。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自互联网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打造企业形象,树立强势品牌,为里下河地区健康养殖和开发渔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2021 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全集高清,完整版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621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