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被检出超标致癌物!还能愉快地吃吗
发布时间: 2023-12-22 18:12:43 作者: 案例中心

  我国台湾“食药署”称,截至今年10月,自大陆进口的大闸蟹约196吨,其有40吨大闸蟹戴奥辛(dioxin,又名)含量超标,不合格比率达20%,被检出不合格的大闸蟹养殖场地区包括湖南、江西、浙江及安徽等。

  资料显示,二恶英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由于高亲脂性,容易存在于动物脂肪和乳汁中,肉、禽、蛋、鱼、乳及其制品也易受到污染。

  针对此次事件,浙江省淡水研究所所长顾志敏认为,根据专业判断,大闸蟹出现二恶英超标,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第二可能是流通环节。很多非产区消费者觉得,螃蟹底板越白,说明养殖水域越清洁,吃着也更放心,因此白板蟹比黑板蟹卖得好。有商家在大闸蟹上市前人工用钢刷给蟹物理洗白,也有的用化学药物洗白,二恶英就也许会出现超标。

  其实,在没有种植水草清洁水环境的水域养蟹,蟹底板自然就会发黑,这是藻类和淤泥附生引起的,属于正常现象,高温煮熟后可以完全放心吃,不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郑明辉认为:

  除了上述原因,还可能来自人工养殖饲料。由于螃蟹的生命周期很短,所以来自饲料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从全世界来看,饲料导致二恶英污染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据了解,前几年的德国鸡蛋二恶英污染事件主要是因为饲料中添加的脂肪酸被污染,而污染源头是装过化工原料的塑料桶。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将二恶英归类为“一类人类致癌物”,它的主要威胁是慢性毒性,包括影响生殖发育、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等。还有一些研究发现,二恶英与人类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心脏病有关。人体要用7年左右时间,才能将体内存有的一半的二噁英排出体外。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介绍说,鉴于其危害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制定的二恶英安全参考值[即每月可容忍摄入量(PTMI)]为每月每公斤体重70皮克(注:1皮克等于10的负12次方克)毒性当量。也就是说:

  1个60千克重的成年人每月摄入的二恶英不超过4200皮克就没事,欧盟的建议更严格一些,为3600皮克。

  不难发现,在联合国标准的“安全耐受量”下,如果按照我国台湾此次抽检的最高的27皮克/克蟹的暴露量来计算,普通人吃一只四两(200克)的大闸蟹已超越了每月可容忍的摄入量。

  不过,专家这样认为,由于在环境中浓度较低,正常情况下摄入二恶英对人体造成突发急性影响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类因二恶英类中毒致死报告,也没有人类确定因二恶英类物质暴露致癌的报告。建议消费者避免食用肥肉、皮类、内脏、贝类等容易累积二恶英的食物,在吃大闸蟹时也注意控制数量。

  目前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二恶英限量标准是参照欧盟标准制定的。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了二恶英的检测的新方法和规程标准,即GB5009.205-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毒性当量的测定》,但并未制定二恶英在食品、饲料中的限量标准。

  那么目前国人摄入二恶英的水平如何?据了解,我国仅发布过2004年的二恶英排放数据,对于摄入水平尚无全国性的数据。

  不过,北京大学2008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深圳地区二恶英排放清单估算及环境行为模拟》显示,2006年深圳地区成人每日膳食摄入二恶英量为2.43pgTEQ/kgbw/day,即每日每公斤体重2.43皮克,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标准每月每公斤体重70皮克(合计为每日每公斤体重2.3皮克)。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马建民和黄韬课题组一项研究之后发现,由于二恶英易集中于高脂肪动物体内,随着我们国家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二恶英临界癌症风险的人口比例已从1980年的0.2%增加到2009年的1.2%,由此产生的我国居民摄入二恶英的风险不容忽视。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王竹天此前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针对二恶英的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尚处在评估阶段。

  专家认为,防控二恶英关键还是要加强源头污染的控制和有害地的筛查。郑明辉表示,随着我们国家减排技术的逐步的提升,二恶英的减排与其他常规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变得更容易实现。

为中国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 · 绿色 · 健康的动物饲料

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打造企业形象,树立强势品牌,为里下河地区健康养殖和开发渔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立即咨询

©2021 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全集高清,完整版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621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