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南美白对虾、螃蟹、龙虾……走进新疆看“沙漠海鲜”火爆背后
发布时间: 2024-06-06 20:29:33 作者: 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全集高清

  编者的话:三文鱼、南美白对虾、螃蟹、龙虾……今年,新疆出产的海鲜丰收,供应到全国各地老百姓餐桌上。远在天山南北,深入亚欧大陆腹地的中国内陆省份新疆,竟然能够量产海鲜,震惊不少消费者。甚至有网友调侃“除了没有海,新疆到底是没什么?”新疆海产为什么突然火“出圈”?在遍布沙漠、戈壁的内陆养海鲜,背后有哪些技术加持?未来新疆海产品市场有多大?《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10月12日早上8时,新疆西北部尼勒克县科蒙乡三文鱼基地,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员工正将养殖的三文鱼(虹鳟)打捞上岸。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姚丁香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这一批三文鱼使用的是丹麦鱼卵,经过前期孵化、生态养殖后,目前已经养殖3年左右,每条约重7斤,是肉质最鲜美的时候。打捞上岸后,这批三文鱼被迅速进行降温处理,并在出水2小时内进入公司初加工车间,工人们对三文鱼进行去内脏、清洗、遴选、分级、打包等一系列标准化作业,整一个流程控制在40分钟内。随后,一箱箱三文鱼快速装箱、装入已在车间外整装待发的冷链车内。其中的一部分会在3个多小时后到达新疆伊宁机场,搭上飞往上海的飞机,并于次日凌晨运抵当地水产分销商和餐饮门店。24小时后,这批三文鱼就可以呈现在上海食客面前。

  “十一”黄金周后,新疆农一师十二团十连的阿拉尔市同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准备收获最后一季的南美白对虾。经理李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虾不适合长途运输,公司养殖的活虾就在新疆本地销售,大约每公斤80元左右,“现在不愁销路”。从3月初投入虾苗,到10月份,一般能收获两季的海虾。

  李阅是土生土长的新疆阿拉尔市人,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就没见过活的海鲜。“新疆人以前对海鲜是没概念的,在我们眼中,海鲜是海里长的,跟新疆怎会是有关系。”李阅所在的阿拉尔市地处新疆阿克苏地区旁,北起天山南麓山地,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属暖温带极端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夏季最高气温40℃以上是常态,冬季最冷也能达到零下二三十度,昼夜温差大。不仅如此,李阅小时候喝的水也是又咸又苦又涩,但很多年后,他才知道,正是这种盐碱水,养活了如今他正在养殖的南美白对虾。

  2000年以后,李阅注意到,新疆本地出现了从东部沿海城市空运过来的活虾,二三百元一公斤,普通人“顶多只是尝个新鲜”。与此同时,国内的水产养殖技术取得巨大进步,2010年前后,李阅发现新疆当地已经有不少人尝试用淡水养殖虾,但产量低,成活率也差。2015年,李阅在山东考察当地水产养殖业时,有朋友提醒他,还是养海水虾更靠谱,因为有盐的环境中细菌更少,虾的生长速度更快,口感也更好。随后,李阅又在一场水产论坛听到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简称南海所)研究员张家松关于新疆工厂化养殖海产品的演讲。会后,李阅将阿拉尔当地的水和土壤样品寄给南海所,经化验发现当地水质很适合养殖南美白对虾。

  在同样偏远僻静的新疆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天蕴公司从2014年开始投资建设三文鱼基地,并陆续从国外进口鱼卵进行孵化养殖。“大家对新疆的印象可能就是沙漠、干旱,但实际上新疆有很丰富的冷水资源。”姚丁香和记者说,尼勒克县位于天山山脉腹地,蜿蜒流经的冰川雪融水水温常年保持在20℃以下,十分适合冷水鱼类生长繁育。

  天蕴提供给《环球时报》的资料显示,虹鳟是冷水性洄游鱼类,既可以在海水中也可以在淡水中养殖,但其生长对水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水质好、溶氧高、冷水水温等。在新疆这样离海最远的地方,却有着适合三文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质冷水资源。

  “我们这一个地区不缺地盘,不缺人,就是缺技术。”李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跟南海所的张家松取得联系后,首先就表达了对养殖虾技术的迫切需求。南海所不仅将虾苗免费提供给李阅,还提供了养殖技术服务。

  张家松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2003年,他就参与了导师董双林教授主持的关于黄河口滨海盐碱地养殖利用的课题,“在盐碱地搞养殖业,我们团队的技术积累已有20多年”。

  数据显示,中国是盐碱地大国,共有15亿亩。西北、东北及滨海地区是我国三大盐碱地区域,其中西北的面积最大。相较而言,中国耕地面积也才18亿亩。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格外的重视盐碱地开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目前,滨海的盐碱地治理成熟,开发力度也比较高,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利用盐碱地进行水产养殖,例如江苏南通小棚虾养殖已经初具规模。

  张家松和记者说,盐碱地的盐和碱等成分和海洋里的成分不完全一样,如何调整其中的成分,满足海水生物生长需求,有一定技术难度,很多传统研究都失败了。该技术最终被董双林教授团队攻克,并且应用于西北盐碱地区域。李阅的公司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

  实际上,在遇到南海所之前,由于不了解有关技术,李阅已经损失了50多万元,“光排塘就排了两次,已养到3公分的虾都死了,不清楚原因,只能排空池塘重新养”。

  从广东飞到新疆,张家松一落地就感受到两地的巨大差异:首先是新疆在气候上的不同,巨大的温差导致简单套用沿海地区养殖模式会很容易失败。张家松建议还是要从设施农业入手,比如温棚养虾,利用类似蔬菜大棚等设施去抵抗不利的天气特征情况。目前,温棚养虾的技术已在新疆多地推广。“很多南方的成熟养殖品种已经落地新疆,如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罗非鱼等。甚至去年开始就有新疆养殖企业引进了石斑鱼、牛蛙等。”

  其次,张家松也表示,新疆水产养殖面临种苗运输难题,目前新疆使用的海产种苗绝大部分来自沿海地区,受航运能力限制明显。

  第三,新疆内陆水产技术人员短缺。据张家松介绍,目前中国的水产养殖技术在全球相对领先,从业人员也是全球最多的,但区域性分布不均,内陆人才相对稀缺。“像塔里木大学这样的高校也在培养水产科研人员,但是他们往往以冷水鱼养殖为主,热带养殖生物涉及很少。”

  李阅、姚丁香都提及了“饲料贵”这一难题,李阅和记者说,“要出一吨虾的话,那就要喂一吨半的饲料,现在一吨虾饲料在1.4万元左右”。姚丁香也表示,给鱼吃的饲料“比小孩的奶粉还要贵”。两人都表示,饲料基本需从内地购买,运输成本高。

  姚丁香还提及“种子芯片”难题。天蕴公司发给《环球时报》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三文鱼的年需求量是20万吨以上,而在过去10年里,我国鲑鳟鱼产量在3万至4.5万吨之间波动,未来我国虹鳟种业面临巨大的增产压力,尤其在深远海养殖方面存在巨大鱼卵供应缺口,目前我国的三倍体虹鳟制种尚要实现规模化量产。

  《环球时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以欧洲为例,在水产养殖中,养殖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研发新的鱼苗、虾苗等,都不会轻易出售,尤其是最新的成果,会被认为是行业的“核心利益”而格外谨慎。

  对于人才问题的解决,李阅表现出满满的期待:“公司派了两个人到广东学习去了,张家松老师明年也会派一个人常驻我们当地,我很期待。”

  尽管面临现实困难,张家松依然对新疆水产未来市场非常看好。他给记者列举了海南省的例子,本世纪以来,海南对虾的养殖面积缩减了一半,海南已经从一个养虾大省,逐渐转成苗种供应基地。他认为,水产养殖行业高度依赖土地以及水资源,而南方的资源开发已经较为充分,新疆内陆发展水产养殖业会是“风口”。其次,新疆旅游业近期井喷式发展,有人口就有消费,有消费就有需求。

  “去年新疆出产的水产品,加起来不到16万吨,”张家松和记者说,跟全国去年一共出产5500多万吨相比体量很小。但是新疆土地面积占到全国的1/6,可开发的资源还是非常多的,有无限可能。

  李阅也看好自己所在的行业,近期新疆海产火爆“出圈”,给他带来很大希望。他认为这一波红利至少持续5—8年。他也希望自己公司能尽快将产量提高上来。李阅也想带动周边农户大面积养殖,共同打开销路,供应内地市场之外,再看看能否出口,“阿拉尔市靠近巴基斯坦,未来我们也能够尝试打开国外市场”。

  中国也是全球重要的水产出口国,据欧洲新闻媒体报道,中国已是欧盟进口水产品的第二重要合作伙伴,仅次于挪威。2022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大约价值30亿欧元的水产品。放眼未来,来自中国的水产或将面临更多可能性。

  张家松也提醒,不是所有内陆盐碱地都适合水产养殖。“对投入资产的人,我们提议他们在投资前一定要做详细调研,对水质和土壤进行化验,关注其成分还有是不是存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他表示,一些盐碱地的碱含量特别高,远超于养殖生物的耐受力,技术也没有跟上,所以不建议发展养殖业。此外,也要考虑养殖品种的技术成熟度,选择比较适合在内陆及室内养殖的水产品种。

为中国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 · 绿色 · 健康的动物饲料

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打造企业形象,树立强势品牌,为里下河地区健康养殖和开发渔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立即咨询

©2021 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全集高清,完整版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621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