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酿好水,绿树伴“肥鱼”。近日,走进麻陇彝族乡红岩村三文渔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内,一个个鱼池像棋盘格一样整齐有序排列,成群的鱼在流水池内欢快游动,工人们在一旁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三文鱼因肉质丰腴爽滑、刺少鲜嫩,一直以来都是餐桌上的“人气王”,被誉为“水中珍品”,栖息于淡水、海水中,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这里的水资源非常好,而且是溶洞水,含氧量相当高,养出的成品鱼质量非常好,我们鱼饲料是专业配方,总共有5、6种,鱼苗、成鱼、商品鱼各种配方都不一样。”米易三文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春安说。养鱼有门道,好水是关键,养殖三文鱼温度和水质十分重要,麻陇彝族乡红岩村山间溪流众多,冷水资源十分丰富,水温常年维持在16—18℃,且水质无污染、溶氧丰富,给养殖三文鱼创造了天然条件。
三文鱼因其富含磷酸盐、钙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米易三文渔业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规格鱼苗200万尾,商品鱼100吨的生产能力,成品鱼销售价格达到80元一公斤,今年上半年产值达300余万元,鱼苗主要销往青海,商品鱼销往成都、西昌、攀枝花等地。
“以前三文鱼是生活在海里面的,现在因为家乡的资源,三文鱼在家门口就有了,我们在这打工,每个月有三、四千块钱的工资。”对于家住中心村的村民郝付忠来说,这曾经是一件想也不敢想的事。现在,自己不仅成为养殖基地的固定工人,还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
近年来,麻陇彝族乡立足资源禀赋,充分的利用高山冷水资源,全力发展冷水鱼适度规模养殖,三文鱼真正成了富民的“热产业”。“麻陇彝族乡将紧紧围绕县委产业强、生态优、人文美的总体发展的策略,将三文鱼养殖纳入‘一线一带一节一业’特色产业,采用‘党支部+村集体经济+企业’的发展模式,充分的发挥水资源优势,全力落实惠农、惠企政策,助力企业未来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老百姓端好‘鱼饭碗’。”麻陇彝族乡党委委员冉油松说。
处暑刚过,攀枝花广袤的土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入秋以来,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将镜头笔杆对准田间地头,第一时间报道“丰收季”结下的累累硕果。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农民群众用勤劳朴实的双手,“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致富故事——仁和区中坝乡“稻莓轮作”、米易县麻陇乡冷水养殖三文鱼、盐边县惠民镇“稻瓜轮作”……这些鼓舞人心的故事,正是广大农民群众奋进共富路的真实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去年6月,习来川视察时指出,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专门印发安宁河流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赋予了攀枝花打造“天府第二粮仓”的重大使命。
今年是攀枝花高水平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起步之年,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点是筑牢物质技术基础。市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就大力实施城乡融合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全市上下要逐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把推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建设“4+1”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和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强化农业科学技术与装备支撑,做强“攀粮”“攀果”“攀菜”“攀畜”和“攀花”,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乡村共富路越走越宽广。(晓寒 陈丽 彭旭东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礼攀 文/图)
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打造企业形象,树立强势品牌,为里下河地区健康养殖和开发渔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2021 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全集高清,完整版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621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