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间地头干好产教融合 记铜仁职院武陵山区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团队
发布时间: 2023-12-30 03:31:50 作者: 新闻资讯

  原标题:在田间地头干好产教融合 记铜仁职院武陵山区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团队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健康养殖与饲料资源开发研究室内,张华琦常常神情专注地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试饲料蛋白质含量,数据结果将为研究饲料配方作参考。

  作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武陵山区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团队负责人,张华琦和小组成员在此研究室内,做出许多科研成果,并不断将之转化为实践生产力。

  “搞科研项目,不能只在实验室,更要深入田间地头。”张华琦说,团队里很多科研成果都是在田间地头干出来的。

  今年8月底,该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名单。张华琦对记者说:“这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压力,今后我们也会继续扎根黔东大地,在教书育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做得更好。”

  “用贵州本地品种——思南黄牛生产雪花牛肉,行得通吗?”2014年,贵州梵净山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宁凯林找到张华琦,提出这个疑问。

  彼时,这家刚创建不久的肉牛养殖企业,想走高端产品路线,但由于缺少技术,特意找到张华琦,请他指导。

  雪花牛肉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脂肪酸,营养价值比普通牛肉要高不少,市场价也高得多。“在当时,大部分雪花牛肉都是依靠国外品种牛或杂交品种生产,只要有科学的饲料配方和良好的生长环境,本地品种牛也能生产雪花牛肉。”张华琦说,刚好他也有类似项目的研究经验,便决定与该公司深入合作。

  接下来的1年多时间里,张华琦直接参与该公司生产,共同培育了60余头实验牛。他每周都会在牛棚里住上一两天,细致观察牛的生长情况,及时作出调整饲料搭配比例。

  经过近2年的试验,用思南黄牛生产雪花牛肉成功了。张华琦通过特定的“三段式”育肥方式,改进育肥日粮配方及饲料营养,显著改善了牛的体重上涨的速度,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牛肉达到农业农村部《肉牛登记规格》中的特级标准。

  自从在养牛方面打出名声后,张华琦常常收到很多业务电话。“有咨询饲养管理的,有请教饲料加工配制的,还有心急火燎求教疾病防控的。”张华琦说,只要能做到的,他都会尽其所能地给予帮助。

  2019年,张华琦接到松桃自治县盘石镇一位杨姓养牛大户的求助电线余头西门塔尔架子牛,其中有40余头突发疾病,症状为咳嗽、发烧。请过数位当地技术人员医治,却始终没好转。

  “得马上去看看,及时减少养殖户的损失。”接到电话后,张华琦赶忙放下手中工作前往养殖场。结果发现只是普通感冒,因没有用对药才一直未痊愈,他才松了一口气。

  对症开好药方,一个星期后,张华琦接到这位养牛大户的致谢电话。“每当看到产业顺利发展,听到大家的一声声道谢,那一刻的幸福是无与伦比的。”张华琦说,除实地指导外,他还有数个技术服务微信群,每天会抽空为群里的养殖户答疑解惑。

  随着武陵山区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团队不断把论文写在黔东大地上,群众口中一个个诸如“蘑菇教授”“羊大师”的亲切称号也不断涌现。

  绣球菌、白乳菇、羊肚菌……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梵净山食药用菌标本馆里,顾昌华向学生介绍着其中陈列的200多种、500多瓶浸泡野生菌标本。

  顾昌华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工程中心负责人,也是该校武陵山区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小组成员之一。

  “我们要引导学生,让他们了解这些菇是怎么种出来、怎么走向市场的,也要让他们亲眼看到食用菌技术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顾昌华说。

  顾昌华是铜仁德江人,从小就对铜仁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1986年,顾昌华从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回到铜仁后,一直在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从事花卉生产技术、农业微生物以及食用菌生产方面的教学、科研及技术推广工作。

  既在职教战线上辛勤耕耘,也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贡献出一份份职教力量。2018年,顾昌华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2019年,顾昌华获评“第十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顾昌华说:“用所学教学生农业知识和种植技能是我的专业所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要把优良的种子种在农民的田间,把真善美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间。”

  37年教学生涯中,顾昌华一直在书本、课堂、实验室、田间往返,并把课堂搬到食用菌基地,培养了上万名农技人才和本土专家,为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蘑菇教授”。

  自2013年起,顾昌华还号召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学生,发起汇聚科研合作伙伴行动,自发组织起“食用菌菌种繁育技术服务团队”,推动产学研结合,培育出更多实用技能人才。在她的带领下,这支队伍正在慢慢成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顾昌华表示,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助力。

  武陵山区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团队是以畜牧兽医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基础,依托国家“双高计划”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组建而成,有畜牧兽医、动物医学、设施农业与装备、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验、电子商务等5个专业。

  该团队立足山地生态畜牧业,聚焦武陵山区域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养—加—销”产业链,在助推“黔货出山”和山地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培养了一批“知农、爱农、乐农”的技能英才,为铜仁现代山地畜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靠着深入基层、创新实践的态度,武陵山区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团队针对肉牛、生态家禽等特色农产品,潜心科研开展技术攻关,取得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

  深耕黔东大地,致力惠农事业。该团队长期活跃在铜仁市10个区县的100余个乡镇、200余个乡村,在村寨农户、田间地头、圈舍,手把手、面对面教会农民发展农牧产业,不断推动着武陵山区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武陵山区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小组成员有45人,他们和顾昌华一样,始终将大国“三农”情怀融入人才教育培训全过程,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构建了“六双融通、互培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五年来,该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奖国家级(含行业)10余项、省级20余项;指导学生科研、创新创业项目29项、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国家级1项、省级8项。培养了一批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罗焕楠、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安文忠等为代表的“知农、爱农、乐农”优秀毕业生。

为中国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 · 绿色 · 健康的动物饲料

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打造企业形象,树立强势品牌,为里下河地区健康养殖和开发渔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立即咨询

©2021 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全集高清,完整版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621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