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类饲料

产品中心

通威股份刘汉元不会卖饲料的养鱼户不是好的光伏巨子

发布时间: 2024-06-22 23:39:57 作者: 蟹类饲料

  被他传授网箱养鱼技术的农民们,会告诉你,他是一个可以靠养鱼赚大钱,却忽然跑去卖饲料的养鱼户。

  用他的饲料喂鱼,以至于鱼太多、卖不出去的养鱼户们,会惊讶,竟然会有他这样,挣了农民钱,却想着和农民一起挣钱的企业家!

  公司高管则会因害怕露马脚,不敢在他面前对技术问题不懂装懂,他们会认为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痴迷光伏的人:“内部很多人不敢跟他谈技术,无论饲料,还是多晶硅,他都非常非常熟。”

  而刘汉元的经历会给我们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做过养鱼户的饲料大亨,才是真正的光伏大佬。

  “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养鱼?”技术员刘汉元看到万元户养鱼赚那么多钱时,震惊,憋屈,心理不平衡。

  小时候的刘汉元,边学习边跳级,4年读完小学,2年读完初中。但父母供应不起这个读书种子上大学,建议他考中专好早日工作。填志愿的时候,刘汉元将所有志愿填成电子类,却莫名其妙进了四川水产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水库做水产技术员。

  “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手把手教会了他们,一个月收入才38.5元,干一年才几百块钱!差距太大了。”自己是养鱼方面的内行,却领着三十多元的寒酸月薪,外行的万元户“学生”们,却一个个挣钱挣到手软,刘汉元怎能心服?

  1984年,对养鱼技术了若指掌的刘汉元,真正开始自己养鱼,到了10月份,眉山县政府举行的验收会上,验收专家一致认为,刘汉元发明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创造了四川养鱼史上前所未有的高产纪录!在那个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年代,这件事当晚就轰动了眉山县上下。

  刘汉元凭借网箱养鱼,赚到了净利润1930元,相当于普通工薪阶层四年的收入,他的这一技术攻破了只能散养的问题,填补了国内水产养殖领域的空白。

  但是,无论是他的网箱技术,还是他的养鱼方法,都很容易复制粘贴,没有很高的壁垒,继续养鱼,刘汉元很容易在一种养鱼户中“泯然众人矣”。

  刘汉元没有被名利冲昏头脑,而是开始思考:大家都养起鱼来,鱼饲料从哪里来呢?

  这与造汽车玻璃的曹德旺一样,抓到了问题的本质:无论是汽油车还是电动车,都需要用玻璃,同理,无论是养鲫鱼还是鲤鱼,鱼饲料都是要用的。从这一点来看,刘汉元的眼光要比多数商业人士高出许多。

  善于变通的刘汉元没有“按常理”去做养鱼大户,而是进入了饲料行业,1986年,刘汉元将饲料品牌定名为“科力牌”(1991年被更名为“通威”)。

  此后的五年间,除了公司的发展,刘汉元投入几乎所有利润、精力到降低饵料系数(增加一单位重量所消耗饲料的重量)上,将养鱼的饵料系数降到了1.11~1.54,这成了对中国水产养殖技术的一次颠覆,甚至完全接近世界水平,用算术来解释的线量的饲料,收获和过去同样多、品质更好的鱼。

  通过降低饵料系数,刘汉元控制了成本,避免了和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获得了利润,从这里显而易见,刘汉元多年的钻研,是在最简单直接的事情上,或者说在问题的本质上发力。

  就像马斯克从本质出发思考问题,将火箭的成本降到原来的一成,同样思考问题的刘汉元,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效。投产不久,刘汉元的饲料厂,就热销到供不应求,甚至有人为了抢购饲料,排了7天7夜的队……

  饲料生意越做越大,“多管闲事”的刘汉元却开始思考,如何保障养鱼户的利益。

  刘汉元发现,用了通威的饲料后,养鱼户们把鱼养好了,却因为鱼太多,出现“卖鱼难”的困境。而他的利润观与其全产业链战略,不允许他对此坐视不理:通威的利润来源于“为用户所带来的新增使用价值的一部分”,只有用户(养殖户、经销商)获得更大使用价值赚到更多钱之后,通威才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刘汉元开始与养殖户合作,用高出市场的价格回购,再把回购的鱼,放到特殊的水环境中净养,然后以“通威鱼”的品牌销售,通过宣传通威鱼“无公害”的理念,其价格可以卖到高出普通鱼50%左右。

  和养殖户实现了双赢,通威的规模也慢慢变得大,据说,当时国内每三条鱼中,就有一条食用通威饲料。2004年,通威股份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2年后出售的收益便超过200亿,市值也近100亿的大关。

  但在巨大的成就面前,刘汉元清醒地意识到,畜禽饲料的竞争已白热化,处在低毛利率状态。于是,他收拾好思绪,尝试多元化,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而刘汉元的短链逻辑(事物之间最本质最直接的关系,路径越短,速度越快,成本越低,效率越高),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会青睐光伏行业:“你会发现光伏是能量来源路径最短,储量最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成本较低的,几乎是未来能源的唯一选择。有阳光的地方就能清洁发电。”

  不过,这一选择并非他一拍脑门决定的,相反,他为此衡量了数年,甚至错过了进入光伏行业的几次好时机。

  1995年,对专业化投资极为审慎的刘汉元,在反复评估后,拒绝了四川政府让他操盘的坚持;2002年时,新光硅业是四川省的“一号工程”,但刘汉元多次谈判、测算后,认为13亿~15亿元的投资,“几乎永久性没办法回收”,并没选冒进这个行业……

  刘汉元这样想情有可原,当时多晶硅的成本与价格都很低,全球光伏市场还未启动……

  出乎意料的是,2004年,全球光伏产业迎来全方面爆发元年,多晶硅缺货潮爆发,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多晶硅的价格开始一路暴涨,涨得多凶猛?在2002-2003年,全球最好的半导体级多晶硅售价只要28美元/千克,可到了2008年,太阳能级多晶硅一度被炒到400美元/千克。

  那一年,在欧洲市场的刺激下,无锡尚德的组件出口金额在2004年翻了10倍,2006年董事长施正荣登顶中国首富,还放出豪言:“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去挣一分钱,我就花钱”;2007年,他并不看好的新光硅业成为“金矿”,在2008年收回投资;无数个省市首富,从光伏行业诞生……

  刘汉元是否为此感到遗憾,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他意识到,光伏行业拥有巨大空间和长远的机会,开始对光伏行业全方位的调查。

  2006年,国内多晶硅的价格攀升到每吨100多万元,刘汉元正犹豫的时候,市场价再次涨到160多万元,这让他十分惊讶,开始潜心研究多晶硅的作用。

  刘汉元再一次发挥出他聪明好学的特点,半年前对多晶硅一知半解,半年后却可以和领域内的教授、专家侃侃而谈,甚至别人说上段,他就马上可以接出下段!而随着对光伏行业的了解逐渐深入,刘汉元对光伏行业的前景也有了愈加清晰的认知。

  刘汉元看到,国内光伏生产商原料和销售“两头在外”,产品集中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加工制造环节这个技术low、分钱少的部分。刘汉元明白,无论是硅片、组件、单晶还是多晶,硅料都少不了要用,而2006年,正是多晶硅(硅料的一种)发展的黄金时期,多晶硅又是上游原料中毛利率最高的。

  面对着光伏行业高额的利润,坐不住的刘汉元在2006年决定杀入新能源,宣布“全力以赴进军多晶硅产业”。

  2007年,刘汉元雄心勃勃宣布要投入260亿,打造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一体化项目,“包含5万吨多晶硅,还包含了5座各35万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他认为,市场很快就会饱和,他需要更快速地完成这一个项目并销售出去。

  2008年,刘汉元收购了永祥股份50%的股权,当年9月,永祥股份的多晶硅以3300元/公斤的天价卖出,净利润高达76%。

  同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主要市场需求萎缩,之前暴涨的多晶硅价格滑向深渊。

  看似赢了规模,但没有在技术上站起来的中国光伏,开始因产能严重超过标准,引爆光伏行业的败北。2009年,多晶硅价格从400美元/千克的暴跌至80美元/千克,光伏行业也自此陷入了危机,无数企业一夜之间停止生产。

  更糟糕的是,到了2011年,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产业启动“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并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最高达249.96%的反倾销税,而占据中国光伏出口额7成以上的欧盟,也在2012年加入这个行列中。

  那几年,中国光伏出口额从2011年的358亿美元,断崖式下跌到2013年的123亿美元,覆巢之下无完卵,中国光伏企业几乎都沦陷到巨额亏损的泥沼中,90%的多晶硅企业被迫停产。

  前所未有的危机下,一众光伏企业或是原地翘辫子,或是断臂求生,而刘汉元,却再次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危机中发现机遇。

  无锡尚德、江西赛维之流,已经奄奄一息。其中,无锡尚德破产,从天堂跌入地狱;到了2013年,全球光伏上市企业市值蒸发99%,曾经的光伏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肥赛维,甚至直接公开拍卖了其100%的股权。

  2010年,投资的人对通威股份“盲目多元化”的质疑声四起,于是通威股份将多晶硅业务剥离上市公司,再次出售永祥股份的股权,卖给了通威集团。

  之后,永祥股份的业务亏损最多时曾超过2亿元,但刘汉元认为,现在全力发展永祥股份的确毫无意义,但他依旧相信这个行业的前景,他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为将来留下火种。

  媒体报道这样当时通威的状态:“该停产就停产,该控制就控制。企业只有安全地活下去才能迎来新的一天,否则一切都不有几率发生了。”

  刘汉元决定在光伏领域进行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延伸,2013年,通威集团控股生产晶硅电池的合肥赛维,在光伏电池环节的布局落地,通威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光伏企业。

  他还巧妙地将鱼产业与多晶硅结合起来,创造了“渔光一体”的新型养鱼方式:“水上产清洁能源,水下产优质通威鱼”,给光伏销售找了一条新的路子,也将传统水产养殖的价值5-10倍的提升。

  而仔细品读,会发现通威股份在光伏行业的发展轨迹,借鉴了其在渔业上的成功:以技术优势进入产业上游市场、再延伸到中下游市场,在渔业的发展上,通威正是在饵料系数这一技术深耕,而后将产业链延伸到水产养殖、食品加工上。

  但刘汉元料想不到,市场的天平在他不经意间偏向了单晶硅,2015年后,单晶硅借助成本优势、政策优势后来者居上。

  看到单晶光伏产业的发展的新趋势,刘汉元不得不再次做出改变。2017年,通威股份与单晶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头隆基股份、天合光能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投资单晶硅棒项目,而根据通威股份今年7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回复,通威股份目前单晶料占比高达98%。

  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通威饲料及产业链与光伏业务销售持续增长。今年11月,通威股份市值一度达到2203亿元,刘汉元终于问鼎四川富豪。

  刘汉元认为,十年、二十年之后的通威,体量也许是今天的10倍,也许20倍,“这是我们所追求的大概率事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我相信会变成现实。”

  但市场上多晶硅、单晶硅的技术路线之争依然存在,按照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的说法,就是“光伏行业服务的本质就是发出一度电的成本不断降低”“单晶路线是未来度电成本能降到最低的技术路线”。

  如今,隆基股份早已是贯彻单晶硅路线十数年的光伏巨头,如何在与隆基股份们的竞争中笑到最后,会是一个长期困扰通威股份的难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为中国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 · 绿色 · 健康的动物饲料

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打造企业形象,树立强势品牌,为里下河地区健康养殖和开发渔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立即咨询

©2021 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全集高清,完整版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621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