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尔伯特河蟹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 2024-02-12 07:21:05 作者: 养殖问题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松嫩平原西北部,属于嫩江流域,境内拥有嫩江和“乌双”(乌裕尔河、双阳河)两大水系,河水带来了大量泥沙,在水力的作用下,形成大小湖泊 441 个,水域面积 205 万亩,其中可养鱼面积 154 万亩;全县水苇湿地 87 万亩,稻田 62 万亩,鱼类可安全越冬面积占71%,发展水产养殖生产的资源潜力巨大 。 近些年来,杜尔伯特县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模式,大力推广名特优水产品种和先进适用的养殖技术,以河蟹、大银鱼为水产主导品种,以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为主推技术,促进了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和水产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了水产业效益提升、渔民收入明显地增加 。 “十四五”期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全县河蟹产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养殖始于 20 世纪90 年代,他拉哈镇率先从辽宁省盘锦市引进辽蟹扣蟹在苇塘、稻田里试养获得了成功,以后逐渐在大小湖泊、苇塘湿地养殖河蟹,发展到现在全县各乡镇均有河蟹养殖面积,且养殖面积逐年扩大。 2017年、2018 年全县河蟹放养面积 30 ~50 万亩,近三年(2019 年 ~2021 年)全县河蟹放养面积扩大到 50 ~70 万亩。 随着全县养殖面积扩大,河蟹产量也逐年大幅度的增加,2018 年河蟹产量 2000t,2019 年河蟹产量3500t,2020 年河蟹产量 4000t,2021 年河蟹产量4800t,为黑龙江省河蟹产量第一县。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成蟹养殖所需苗种主要以辽蟹为主,其次是长江蟹。 据统计 2017年、2018 年全县扣蟹年投放量在 50 万 kg 左右,近三年全县扣蟹年投放量接近 100 万 kg。 2019 年之前年份,河蟹扣蟹供应还完全依赖辽宁省盘锦市生产的扣蟹, 2019 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稻田培育扣蟹首次获得成功,至 2021 年全县三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 10000 亩,弥补了杜尔伯特县扣蟹苗种培育领域的空白,结束河蟹扣蟹全部外购的历史,并将逐步实现全县河蟹成蟹养殖所需扣蟹自给自足。

  2019 年在他拉哈镇安平村、巴彦查干乡朝尔村开展了稻田培育扣蟹试验示范,扣蟹亩产 30. 3kg ~60kg,亩增效 222. 8 ~ 682 元 ,单产及效益和巩丽娟等(2020)报道的县稻田培育扣蟹模式接近。

  实践表明,稻田培育扣蟹在不投饲或少量投饲的条件下,养殖成本较低,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稻田培育扣蟹示范过程中,农(渔)民掌握了田间工程、防逃设施建设、放苗前准备、蟹苗放养及方法、饲料投喂、日常管理、捕捞等关键技术环节,为技术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

  在扣蟹亩投放密度方面,近三年全县扣蟹亩投放数量平均为 300 只左右,与盘锦地区亩投放扣蟹600 只 ~700 只、江苏兴化等地亩投放扣蟹 1000 只左右相比差距较大 。 在扣蟹苗种质量控制方面,全县养殖企业及农户普遍经验不足,投放的苗种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河蟹产量、品质和整体效益。

  在商品蟹平均单产方面,2017 年、2018 年全县商品蟹平均亩产在 2. 5kg ~ 3. 5kg,大水面亩产在 0. 5kg以下,单位面积效益低下。 近三年全县商品蟹平均亩产 5kg ~ 7. 5kg,稻蟹综合种养商品蟹亩产 8kg ~10kg ,单位面积效益得到非常明显提高。 在成蟹养殖技术方面,初步形成稻田养殖河蟹成蟹技术模式、苇塘养殖河蟹成蟹技术模式、湖泊生态养殖河蟹成蟹技术模式等,特别是在湖泊养蟹方面,示范推广了半精养模式,投喂玉米等饲料,明显提高了单产和效益。

  在商品蟹营销方面,营销手段方式单一,全县没形成统一的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品牌,全县商品蟹大部分通过经纪人销往辽宁盘锦。 近年来,只有一少部分商品蟹通过电商销往全国部分大中城市。 在河蟹产品深加工方面,全县还处于零的状态。

  首先,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域资源特点适合发展河蟹产业。 全县的大中水面平均水深在1. 7m ~2. 5m,属于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加之水苇湿地、稻田,水生植物种类多样,天然饵料丰富,水质多呈弱碱性,浮游生物丰富,水草广袤,水质良好,引排水渠系完善,这一些因素都为发展河蟹产业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其次,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气候特点适合河蟹养殖,县内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无霜期及年平均降雨量均是黑龙江省热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冬季全县冰下最低水温在 1℃以上,夏季湖泊湿地最高水温在 30℃以下,恰好河蟹的生存温度为 5℃ ~ 30℃,最适宜生长温度为 19℃ ~25℃,为此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气候特点尤其适合辽蟹养殖。 同时由于全县水温偏凉,河蟹没有夏眠期,可持续生长,肉质更鲜美。 因此,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水域资源特点、气候、气温、水质等自然条件,都充分说明发展河蟹产业非常可行。

  十几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养殖河蟹是可行的,实现河蟹养殖高产量、大规格、高品质也是可行的。 通过一定的调查和统计全县近几年河蟹养殖情况去看,从沿江乡镇到连环湖区域以及克烟湿地河蟹养殖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养殖户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近三年,全县年商品蟹总产量平均在 4000t 左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河蟹的亩产、规格、品质也在逐年提升。 经过我们调查了解,近三年全县单体母蟹 75g 以上、单体公蟹 90g 以上的河蟹产量占全县商品蟹总量的70%以上,这种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胡吉吐莫镇鑫海源水产养殖场用 800 亩水苇湿地连续四年实现亩产 12. 5kg 以上,且河蟹公母个体规格都在 90g 以上;烟筒屯镇和光村养殖户王铁锋经营的 1000 亩水苇湿地连续三年亩产 11kg 以上,同时河蟹公、母单体规格平均在 100g 以上的占 80% 。 实践证明,利用杜尔伯特县境内水域资源养殖河蟹已经取得成功,且能实现商品蟹高产出、大规格、高品质。 另外,经过十几年河蟹养殖,全县养殖户也积累了一定的河蟹养殖经验,河蟹养殖技术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发展河蟹产业让全县越来越多的农户受益。 为此,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水域资源特点、气候、气温、水质以及养殖户多年的养殖经验,都充分说明在杜尔伯特县发展河蟹产业非常可行。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紧邻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区域中心城市,处于 1h 经济圈内,交通便利,滨洲铁路、哈齐高铁在境内长达 60km,201 省道穿过境内 120km,县内乡镇主要村屯均有公路相通,境内嫩江水运线km,距大庆机场、齐齐哈尔市仅 70km,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连接城乡,沟通内外,便于河蟹的运输和销售。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产业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资源利用、养殖技术提升、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总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河蟹养殖适宜浅水区域(一般水深在 40cm ~50cm),尤其适宜半水半草的水域环境。 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总的水域资源特点看,有三种水域资源适宜发展河蟹养殖。 一是全县有大中水面 205万亩,其中水深 1m 以下不能越冬的浅水区域占30%以上,全县这种水域面积在 60 万亩以上;二是全县有半水半草的水苇湿地、坑塘、盐碱易涝洼地在 80 万亩以上;三是全县沿江稻田及江叉沟渠总面积也在 60 万亩以上,这三部分水域资源都是水生动植物、水生浮游生物非常丰富的区域,明水期水温高,半水半草的水域环境非常适合河蟹生长,全县适宜发展河蟹养殖的水域资源在 200 万亩以上。 目前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放养面积仅在 60 万亩左右,全县河蟹养殖可利用水域资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杜尔伯特县河蟹养殖无论是水产企业还是养殖户还处于粗放式的养殖阶段,全县 2017年、2018 年商品蟹平均亩产在 2. 5kg ~ 3. 5kg,大水面亩产在 0. 5kg 以下。 近三年全县商品蟹平均亩产 5kg ~ 7. 5kg,这与辽宁省盘锦市商品蟹亩产30kg 斤以上、江苏省兴化市商品蟹亩产 50kg 以上相比有很大差距。 根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地理气候和水域资源特点,通过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和推广精细化养殖,商品蟹平均亩产可实现10kg ~12. 5kg,商品蟹亩产可上升空间为 7. 5kg ~10kg。 目前,全县商品蟹年总量在 4000t 左右,如果河蟹放养面积发展达到 80 万亩 ~ 100 万亩,商品蟹总量有望实现 8000t ~ 10000t,仅商品蟹年可实现产值 4 亿 ~6 亿元,商品蟹总产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产业还处于“一产一销”阶段,还没有形成各要素完备的产业发展链条。 在全县未来的河蟹产业发展过程中,将在扣蟹培育、饲料供应、成蟹养殖捕捞、包装运输、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形成巨大的可发展空间。

  扣蟹培育方面,自育扣蟹起步三年,70%左右的扣蟹需辽宁从盘锦市购进。 2017 年 ~ 2018 年全县年均扣蟹用量 50 万 kg 左右,扣蟹价值 1200 万元 ~1600万元。 随着河蟹养殖面积的逐年扩大和亩投苗量的增加,扣蟹苗种的需求量也将逐年增加,如杜尔伯特县河蟹养殖面积发展到 80 万元 ~100 万亩,扣蟹亩投放量达到 400 只 ~ 600 只时,全县年扣蟹需求量将在 200 万 kg ~300 万 kg,年扣蟹采购资金需要 4500 万元 ~ 6000 万元。 积极引导养殖企业、养殖户发展扣蟹培育,其利润空间较大,同时能够极大地降低全县河蟹生产成本。 在饲料供应方面,河蟹养殖过程中除必备的水生环境外,还要投入相应的动植物饲料,如鱼、虾、螺蚌、玉米、饼粕、水草等。随着河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会衍生出饲料加工经销、捕捞工具加工经销和水产技术服务等相关配套产业。 河蟹养殖及捕捞可以显著拉动就业,以每养殖 100 亩河蟹需要 0. 5 个用工量计算,全县仅河蟹养殖捕捞一项,在未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年拉动就业空间在 6000 人以上,拉动就业收入在 7000 万元以上(年生产 4 个月,月工资按 0. 3 万元计算)。 包装运输和产品销售方面,随着商品蟹总量的不断提高,包装运输、产品销售等方面也将随之增大。 当全县商品蟹年总量实现 10000t 时,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将会形成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河蟹交易集散地之一。

  目前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还没形成统一的品牌,只能作为产品的供应地销售“原字号”产品,养殖企业、养殖户没能享受到品牌带来的可观效益。 以 2018 年杜尔伯特县河蟹价格与“阳澄湖”大闸蟹相对比,价格相差较大(详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2017 年、2018 两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与阳澄湖河蟹市场价相比,公蟹和母蟹统货 1kg 相差在 30 元以上,规格越大差距越大,阳澄湖礼品蟹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同规格价格相比,最高 1kg 相差 400 元以上,由此看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品牌效益、利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技术培训上,近五年每年组织举办培训班 1~2 期,培训渔民 100 ~200 人次。 先后邀请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东北农业大学、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以及本县推广部门及企业的知名水产专家和教授进行授课,主要讲授了河蟹的生物学特性、稻田养殖河蟹技术、池塘养殖河蟹技术、大水面生态养殖河蟹技术、河蟹苗种及成蟹运输技术等。 每年组织一次现场观摩,组织渔民到各类养蟹示范区参观学习。 在技术服务上,每年邀请省内外水产专家,组织本县水产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每年下乡指导 100 余次,受到了渔民欢迎;还开展了线上技术服务,通过微信为渔民解疑答惑,提供及时周到的技术服务。

  河蟹扣蟹供应是河蟹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前由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扣蟹苗种培育刚刚起步,2021 年扣蟹自给率 30% 左右,其余扣蟹需从辽宁盘锦购买,导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产成本大幅增高,同时因扣蟹苗种运输距离远、脱水时间长、适应能力弱,加之近两年河蟹牛奶病的暴发,导致扣蟹成活率降低,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商品蟹的收益,扣蟹苗种供应不能自给自足将严重制约着河蟹产业的发展。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在河蟹养殖方面虽然有十几年的养殖历史,但是在扣蟹培育、投放密度、饲料饲喂、病害防控、防逃设施建设、捕捞、暂养育肥等方面技术较低,精细化程度不高,导致全县河蟹单产水平低,大规格优质的河蟹比例低,这些都制约了全县河蟹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统一品牌,河蟹的品质也良莠不齐,全县销售网络不健全,销售手段单一,这些因素都一定程度地影响河蟹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方面,带动能力较弱,只是在河蟹生产养殖和捕捞过程中带动一小部分劳动力就业。

  河蟹产业发展过程中政策引领不足。 扶持河蟹产业发展的项目偏少,国家、省市对河蟹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少,仅在扣蟹培育基础建设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人才和技术推广方面也有短板,全县从事水产工作专业的技术人员少,绝大多数乡镇没有水产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人才资源短缺,影响了技术推广。 河蟹产品对外推介宣传力度不够,没形成统一品牌效应,需要宣传造势,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产品发挥品牌效应、市场效益,实现好蟹卖好价。

  由于水资源承包形式多样,权属类别、承包期限不尽相同,经营短期行为凸显,过度放养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涵养,达不到良性循环效果,影响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 部分企业改制不彻底,大部分收入是靠出租水面资源收取承包费,对承包者养殖行为缺乏有效约束。 加之企业、养殖户管理粗放,品牌观念、特色意识和效益意识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导致好蟹卖不出好价。

  河蟹产业作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个富民产业,在全县范围内应营造政府重视、部门支持、人人知晓的浓厚氛围,举全县各方之力助推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杜尔伯特县应把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升到种植业、畜牧业同等高度对待,应将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县农业重点工作整体规划之中。 各乡镇应把发展河蟹生产纳入重点工作,成立河蟹产业领导小组,并建立“指挥田、示范田、实验田”三田合一的样板田,便于示范推广。 二是实行目标管理。 每年县政府都应提出“发展河蟹产业实施意见”,各乡镇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发展河蟹产业列入农村经济发展计划,把任务指标分解到村,并纳入各级领导的工作目标进行管理,年终进行统一考核和奖惩,形成基层干部抓河蟹产业工作的激励机制。 三是积极营造氛围。 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河蟹为媒,百姓受益。 组织蟹王争霸赛、经贸洽谈、科技研讨、烹饪大赛等活动,促进河蟹养殖水平再提高,品牌知名度再扩大,文化品位再提升,产业链再条延长 。

  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结合黑龙江省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工作方案”,大力推动“科技兴蟹”战略。 一是坚持与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创新“院县合作、院企合作”新模式,建立科研院所研究水大面河蟹养殖后方基地,示范推广河蟹池塘精细化养殖技术 ,开展河蟹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不断促进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全产业链协调持续发展。 二是提高全县河蟹养殖人员技术水平,宣传贯彻《河蟹大中水面增殖技术规程》(DB23/ T 1588 - 2015)、《池塘养殖河蟹技术规范》(DB23/ T 1221 - 2008)、《稻蟹共作生产技术规程》(DB23/ T 2760 - 2021)等三项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制定下发《河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稻蟹共作技术规范》,编印《河蟹养殖经验汇编》、《河蟹养殖技术问答》等技术资料。 三是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区,重点示范湖泊生态养蟹技术、稻蟹综合种养新技术。 稻蟹综合种养新技术是“一两用、一地双收、增产增效”的技术模式 ,通过示范带动沿江农民开展稻田养蟹,重点发展河蟹扣蟹培育。 在范基地、示范区定期召开现场会、技术交流会,提升河蟹养殖从业者的技术水平。

  目前,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为了更好地调动农民养蟹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应高度重视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扶持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 在养殖上重点应在苗种采购、养殖保险、饲料、药品等方面给予资金补贴。 在深加工、种质工程、示范区建设和品牌战略工程等方面,给予奖补政策、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在技术人才引进方面,应加大水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在技术人才安置、使用、提拔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4. 4. 1 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产总站为主导,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参加的多元河蟹养殖技术服务体系,为河蟹产业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4. 4. 2 抓好技术服务。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产总站水产技术人员及 11 个乡镇水产助理作为技术服务骨干,应进一步强化其服务意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使之发挥技术服务作用,及时主动向农民传递养蟹信息和普及养蟹技术。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产总站还要通过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龙头企业合作,组建一支河蟹专家技术服务队,公开服务咨询电话,建立微信河蟹技术服务群,实行分区负责,点对点服务,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4.4. 3 抓苗种服务。大力抓好扣蟹培育工作,加强扣蟹培育基地建建设,推广稻田培育扣蟹技术,提升扣蟹生产能力,逐步实现扣蟹自给自足 。

  4.4. 4 抓产后服务。养殖是河蟹产业的基础,产后服务是关键,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水产总站将建立集技术服务、捕捞加工、运输、物资供应、产品营销于一体的服务人员数据库,为每个养殖户提供全方面、精细化服务,使全产业链实现无缝对接。

  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产业做大、做强,养出大规格优质河蟹,把杜尔伯特河蟹品牌叫响是我们当前的第一个任务。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力争用五年时间,将水产业打造成又一支柱产业”发展的策略,未来五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河蟹产业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乡村振兴,为增加渔民收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请关注,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个人主页能查看我的更多作品,今日头条会对关注者推送我的更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为中国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 · 绿色 · 健康的动物饲料

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打造企业形象,树立强势品牌,为里下河地区健康养殖和开发渔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立即咨询

©2021 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全集高清,完整版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621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