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80万吨的河蟹产业存在的这样一些问题是否触动你的痛点
发布时间: 2024-02-16 04:24:21 作者: 养殖问题

  有资料介绍,目前全国的河蟹养殖水面超过1000万亩,年产量约80万吨,产值超过800亿元。在饲料板块,恒兴、天邦、通威、澳华等料企一直在不断寻找突破点,力争最大限度的占领这片蓝海。

  然而,巨大的河蟹养殖产量也存在隐忧。据不完全统计,80多万吨的河蟹产量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养出的产量不到20万-30万吨,很多养殖户不知道到底该如何选到好的蟹料;仍有不少地区普遍的使用农副产品和冰鲜鱼进行投喂。尤其是在养殖中后期,使用冰鲜鱼育肥河蟹存在很多问题;河蟹追求提早上市,因肥度不够,导致河蟹肉质少、口感差等。带着这样一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淡水蟹营养需求与饲料岗位科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立侨。

  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淡水蟹营养需求与饲料岗位科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立侨

  陈老师您从事河蟹研究多年,目前中国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如何?未来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怎样?

  陈立侨: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河蟹养殖业已基本形成河蟹育苗、幼蟹规模化培育、成蟹养殖(池塘生态养殖、轮牧式网围养殖、大水体增养殖)、产品加工、出口创汇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河蟹养殖涉及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形成了以太湖、阳澄湖、洞庭湖、洪泽湖、鄱阳湖、巢湖等大中型湖泊为基地,长江中下游、辽河、闽江地区为产业带的规模化产业格局。养殖面积达 1000 万亩左右,产量约80万吨,产值超过 800 亿元,已成为我国淡水渔业单品种产值最大的产业之一。

  预计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是以产品安全、品质保障、产业效益,即提质增效为主基调。随着河蟹产业发展的进一步完善、产品加工技术和工艺的突破,估计河蟹的养殖规模和产量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应该不会有大幅度的增加,河蟹养殖产业会朝着提高品质、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安全等方面发展。

  (1)地区不平衡:目前河蟹养殖区采用低质原料、大量使用冰鲜鱼是比较普遍的,人工饲料质量和使用比例各地不平衡。一些养殖相对发达的河蟹主产区如江苏的溧阳、宜兴和苏州等地,用配合饲料比较多。而其他省市、地区包括湖北、安徽、山东和江西等配合饲料的使用率仍然偏低。

  (2)不同养殖阶段的使用不平衡,从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蟹种培育阶段使用配合饲料比较普遍,成蟹养殖前期的使用高于后期育肥阶段。

  (3)缺少专用优质配合饲料,导致后期的育肥效果和提前上市时间不如冰鲜鱼,冰鲜鱼的大量使用,直接影响了配合饲料的推广和普及。从调查情况来看,河蟹养殖的饲料组成一般为冰鲜鱼占50%,配合饲料约35%,其他如玉米、麸皮、螺蛳等约占15%。

  (1)冰鲜鱼资源的限制和成本的提高,加上国家环保力度的持续加码,环境友好的专用饲料和养殖模式是一个发展方向。据报道,我国海洋捕捞量从2017年的1900万吨,压缩到2018年的1500万吨,再到2019年的1000万吨。天然野生资源捕捞产量的不断下降,必然导致冰鲜鱼价格的逐步提高,这对人工配合饲料的推广是有利的。从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不少养殖户已经意识到,冰鲜鱼养殖的直接成本高,如一斤蟹需要约10斤冰鲜鱼(25元),而优质配合饲料为11-12元。其他如病害防治、水质改良和人工等费用还未包括在内。

  (2)应该加大对不同生长阶段、地区差异化优质配合饲料的开发和推广,特别是优质高效育肥饲料的开发和工艺优化,如沉性膨化饲料的开发和应用等。

  (3)推广品质可控、安全高效的河蟹养殖模式:河蟹产业正处于种质优化、品质提升、育繁推一体化的转变期。河蟹养殖要以饲料优质化和标准化取代冰鲜鱼,推广全程投喂配合饲料为突破口,解决河蟹产业质量下降的问题。同时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国际通行的质量体系认证。

  河蟹杂食,养殖过程除了饲料,还有投喂玉米、冰鲜等,难以评判饲料养殖效果。那养殖户如何才能选到好的河蟹饲料?从哪些方面可以评判?

  陈立侨:如果养殖生产中饲料的投喂以冰鲜、玉米为主,加上前期放养较多数量的螺蛳,辅于使用配合饲料的话,的确不容易区分人工饲料的优劣。但如果在某一阶段,如蟹种培育阶段,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的养殖模式,从河蟹对饲料的喜好性(诱食性)、饲料系数、蟹种的生长潜力和抗逆性等方面,是不难判断配合饲料的优劣。从生产实际情况来看,使用质量较差的配合饲料,生产的蟹种体质差,容易患病(包括水瘪子病等),而优质饲料培育的蟹种,抗逆性强,增长潜力大;同样的道理,成蟹培育阶段,河蟹对饲料的喜好性、蟹的蜕壳节奏、体重增长和成活率,都是评价饲料质量的主要参考标准。如果是套养模式,也可以从套养品种(如青虾等)的生长情况和产量来判断饲料的优劣。

  对于后期育肥阶段的营养强化,河蟹的规格、产量和品质,是判断饲料优劣的基本标准。从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由于冰鲜鱼的质量不稳定,价格逐年提高等的影响,优质配合饲料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冰冻鱼容易变质腐败,损失营养和携带病原体,河蟹摄食后很容易诱发肠道炎症等疾病;池塘等小水体养殖中投喂冰鲜鱼,极易导致水质恶化,造成河蟹品质、口感下降,食品安全无从保障;此外,采用冰鲜鱼投喂的河蟹,虽然起膏相对较快,但掉膏也快,直接影响后期河蟹的暂养和延长上市。

  从水产饲料发展的趋势来看,冰鲜鱼的替代是一种趋势和必然:①冰鲜鱼的资源减少和价格提高;②国家对环保的要求;③随着配合饲料的完善和优化,包括加工工艺的改进,配合饲料替代冰鲜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国际发展的新趋势。

  陈立侨:河蟹的育苗主要有大棚土池育苗、工厂化育苗和土池生态育苗等方式,土池生态育苗因投资少、利润高、易操作、苗种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等特点,已逐步取代工厂化育苗方式;土池生态育苗有利于恢复河蟹的自然生活习性和规律,对蟹苗进行优胜劣汰,能有效保护河蟹的种质资源,已成为目前最普遍的育苗方式。据报道,2019年中国河蟹育苗量为936.62吨。

  目前我国有5个新品种,包括长江1号、长江2号、光合1号、江海21号、诺亚1号等,总的苗种量大概在120吨,但良种的覆盖率不超过15%-20%。

  今后的发展的新趋势,一是要加大良种的制种和生产能力,加大我国河蟹养殖生产中良种覆盖率:其次,要提高现有苗种的利用和生产效率,减少苗种的浪费数量,来提升蟹种的生产效率。据有关专家推算,如果能较好地发挥蟹苗、蟹种的生产能力,我国蟹苗的数量能节约20%-30%,这不仅能提高蟹苗的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大幅度节约种蟹的资源量。

  陈立侨:我们专门做了一些关于河蟹后期的育肥研究,比较清楚营养素在其中的调控和积累过程,这是一个很复杂且精密的过程,所以不是简单通过营养强化就可以无限制提前上市。还是要遵循河蟹的生长发育规律,营养的东西都还没有积累,就拿来卖肯定不合适。如果从营养或者选育等角度考虑,能做到适当的提前和推迟上市时间。具体能够最终靠以下三个方面:

  陈老师您走“产学研结合”多年,深耕学界和企业界。恒兴是您合作多年的企业,恒兴的河蟹料有何特点?

  陈立侨:(1)与恒兴的合作始于2005年,恒兴股份非常有创新精神,是最早开始投入研制和生产河蟹配合饲料的一个企业。

  (2)配方完善,对于不同生长阶段、不一样的地区都有差异化的系列配方;成功开发了专用配合饲料“蚂蚁先锋”和“蟹种宝”,系列专用饲料明显提高了蟹苗和蟹种阶段的成活率。

  (3)公司很注重技术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加工工艺逐渐完备,明显提高了饲料原料在加工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熟化度(通常可达50%-60%),来提升了膨化颗粒饲料的稳定性和效率。

  (4)研制的河蟹功能料“蟹康源”对预防和控制水瘪子病效果非常明显。水瘪子病是典型的河蟹养殖前期因营养欠佳、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慢性中毒等导致机体体质先天不足,继而遭受恶劣气候和外因胁迫下出现的一种疾病。该产品集成了补充限制营养素达到营养均衡,添加合生元(益生菌和益生元)保障肠道健康,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添加免疫增强剂达到提高免疫性能、促进机体生长的效果,并申请了相关的发明专利。

  重要提醒:近期有作者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假冒科学养鱼投稿网站,投稿后不仅没有下文,更有的被骗取版面费等,本刊投稿网址为: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和审稿费,稿件一经录用,即付稿酬!敬请选择正确网站投稿!

  科学养鱼致力于普及养殖技术与养殖信息分享,为中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助力,与笔者联系(请注明地区+姓名+关注品种)。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为中国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 · 绿色 · 健康的动物饲料

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打造企业形象,树立强势品牌,为里下河地区健康养殖和开发渔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立即咨询

©2021 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全集高清,完整版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621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