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数据!一文揭晓全国对虾料、虾蟹料市场量及主要变化
发布时间: 2024-01-02 08:58:25 作者: 养殖问题

  近日,笔者对全国虾蟹主养区的饲料市场情况做了简单摸底,初步确定目前国内对虾料(含鱼虾混养料)市场量为110万-120万吨,小龙虾料为60万吨左右,河蟹料约为35万吨

  近日,笔者对全国虾蟹主养区的饲料市场情况做了简单摸底,初步确定目前国内对虾料(含鱼虾混养料)市场量为110万-120万吨,小龙虾料为60万吨左右,河蟹料约为35万吨。海水蟹料则是一个拥有40万吨市场容量的蓝海市场,还待进一步开发。

  广东:珠三角及粤西地区对虾料的市场量约为25万吨;粤东地区主要为鱼虾混养料,市场量有18万-19万吨左右,除此以外还有3万吨左右的高位池精养虾料。随着养殖户理念的改变、投入品档次的提升,精养虾的养成率开始有所提升,产业面临复苏。目前,变化最大的是粤东地区的鱼虾混养市场,从去年开始主导企业尝试推广以高抗苗替代土苗为牵引,匹配相应的养殖方案并升级产品与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市场变革正在发生。同时,由于临近福建市场,受福建养殖金刚虾(斑节对虾)蔚成风气的影响,粤东地区也有人开始养金刚虾。

  广西:对虾料市场量10万吨左右,高抗苗逐渐被市场接受。部分区域如铁山港转养斑节对虾,一般养到30头/斤以内规格时才卖,由于养殖周期较长且对养殖环境要求更为苛刻,斑节对虾在广西还没形成风潮。

  海南:对虾料市场量6万-8万吨。从去年开始,海南西线及文昌逐步转养斑节对虾,4-6月份期间放苗,养至年底出虾,部分出完斑节对虾后再养一批冬棚虾,但不成规模。业者初步预估,目前斑节对虾的养殖量估计会占到6成以上的份额,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规模受养成率及价格的影响进一步被压缩。不过,由于养殖量大幅度的增加,海南的斑节对虾价格也并不理想,规格常常要养至20头以内卖,才会有相对好一点的价格,走加工厂尽管价格会比市场价高2元/斤左右,但需要检测是否合规,因此走量并不是很多。

  福建:闽东地区土塘养殖虾料市场量约为2万吨(成品料跟自配料),高位池虾料市量在1.5万吨左右,闽南的虾料市场总量在13万-15万吨,总计16.5万-18.5万吨。目前,福建市场的变化主要有几点:一是高抗苗被市场广泛认可,但会减少虾料的使用量,毕竟过去常常要每亩投放十几万尾的虾苗来保证产出,而现在只需要投放3万-4万尾;二是高位池养殖面临环保压力,长乐由于当地政府规划原因,养虾的高位池需要在今年9月份清退,意味着当地高峰期超过1万吨的虾料市场很快会消失,福建其它区域的高位池也需要将养殖尾水净化处理后才能外排;三是漳浦“白+黑”(南美白对虾+金刚虾,即高温期养殖金刚虾)的养殖模式受市场热捧,目前霞浦估计有30%的养殖户尝试,福清也有接近20%。

  浙江+上海:对虾料市场量7万-8万吨,其中上海2万吨左右。浙江市场由于政府征用土地较多,养虾规模持续缩减。目前,外塘养殖大多投放高抗苗,大棚养殖则还是主要用快大苗。有企业尝试推广大棚套小棚的养殖模式,在大棚内搭建小棚用于标粗,标大后能直接原塘养殖,减少了转塘养殖中的损耗。

  江苏:包括鱼虾混养料在内总计约19万吨(另有观点认为,不包括鱼虾混养料的线万吨左右),其中南通市场8万吨、盐城市场6万吨、连云港市场5万吨。自如东部分小棚拆除之后,许多养虾人北上前往盐城、连云港等地继续养虾,并带动了苏北地区小棚养虾模式的发展。据业者统计,新增小棚约有数万张,并且还有许多小棚仍未竣工,华东地区的对虾产量或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环渤海湾地区:虾料市场量总计约为15万吨,其中山东地区工厂化虾料4万吨、外塘虾料3万吨,京津唐地区5万吨左右,辽宁地区约为2万吨。外塘主要是大汪子(盐场蓄水池),单塘面积通常有几百亩,甚至成千上万亩,为北方非常有特色的养殖模式。据悉,天津、河北沧州的大汪子养殖面积分别有10万亩左右,山东滨州、潍坊、东营的大汪子养殖面积接近40万亩。大棚标粗模式处于发展阶段,被认为是大汪子养虾的转型方向之一。目前,高抗苗和发酵颗粒料逐渐被北方市场接受。

  加上新疆、内蒙古、湖南等内陆市场的一些养殖量,综上而言,全国的对虾料(含混养料)市场量约为110万-120万吨。目前,对虾料销量排名前六的企业大致为海大、恒兴、通威、粤海、澳华、正大,其中澳华作为后起之秀以高档虾料+高举高打的经营销售的策略,另辟新路成长为前五的对虾料企业,在高密度养殖市场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按现在的行业势头,高抗苗和发酵颗粒料成为新的热土。

  小龙虾:今年各主养区小龙虾料的市场量,湖北预估为25万-30万吨,湖南9万吨,安徽9万吨,江苏5万吨,江西2.5万吨,四川1万吨左右,总计为51.5万-56.5万吨。

  2020年稻虾主养区的虾塘几乎全是老塘,苗种需求急剧下降,虾苗过剩至无人问津,靠持续不断的发展卖虾苗下线的模式遇到瓶颈,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小龙虾养殖行业面临变革,加速进入到养大虾、养精品虾的时代。按今年的养殖情况,前期投喂高档料快速拉大规格,在虾达到3-4钱时就起捕疏稀的养殖户,大多还是能赚到钱。

  现状而言,小龙虾天然放养的模式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育养分区”能让苗种、养殖过程更加可控,能够保证持续产出的同时,也可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不像今年这么被动。还可以混养其它经济型品种,提高养殖的盈利水平。此外,预计精养虾的养殖规模会增加。

  河蟹料:今年各主养区河蟹料的市场量,江苏预估为23万吨,湖北为5万-6万吨,安徽4万吨,总计为32万-33万吨。目前,养殖市场的现状及变化:一是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以前主要是养大蟹或是赶在中秋、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后上市,现在“六月黄”“纯母蟹”等满足细分消费需求的模式逐渐多起来;二是全程使用配合饲料的比例还是偏低,主要是后期性腺成熟度不稳定,养殖户通常在7月底8月份时转投冰鲜,而且受疫情影响,如湖北市场投料意愿很差,以低档料为主;三是湖北的河蟹苗往年来自江苏、安徽等地,面临成本高、运输时间长致蟹苗死亡率高等坏因,“蟹苗本土化问题”一直未能取得大规模实质性进展,现在有外地的品牌苗场进驻湖北,发大眼幼体后本土化育苗,据反馈蟹苗成活率普遍在6成以上。

  海水蟹料:国内养殖的海水蟹主要是三疣梭子蟹和青蟹,其中三疣梭子蟹主产区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养殖产量约为12万吨;青蟹主要在浙江以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养殖产量13万吨左右。两者养殖量加起来约有25万吨,按照饲料系数1.5计算,需要的饲料在40万吨左右。即使不是全程使用,在育肥期转用贝类或冰鲜鱼养殖,前期养成阶段至少也有25万吨左右的蟹料空间。目前,真正使用梭子蟹饲料或者青蟹饲料的不多,禁渔期使用虾料和大闸蟹料的比较多,还有用一些低档的鱼料。因此,现在还没有哪家海水蟹饲料销量很大,总量估计也就三五千吨,基本上能够说是一个空白市场。

  整体而言,目前虾蟹料市场不论是养殖模式的调整与升级,还是细致划分领域的开拓,以及对全价配合饲料的认可度等等,可以挖掘的潜力空间都还比较大,市场格局还没完全形成,不像对虾料市场前五的企业已经占了8成以上的份额。当前,虾蟹料市场主要的品牌集团企业有海大、正大、通威、澳华、天邦、大北农、粤海、新希望、恒兴等,以及湖北蒲阳、湖北渴望等区域品牌企业。

为中国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 · 绿色 · 健康的动物饲料

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打造企业形象,树立强势品牌,为里下河地区健康养殖和开发渔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立即咨询

©2021 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全集高清,完整版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621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