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饲料

产品中心

科技赋农万象“耕”新

发布时间: 2024-06-15 06:35:41 作者: 蛙类饲料

  当下正值春耕春管春繁的关键时期。2月以来,黄冈市农科院组织10支科技志愿服务队,奔赴各县市区,开展春耕春管春繁技术指导。农业专家们进乡村,到田间地头、农业园区,开展农业政策宣讲、赠送农资、传授新的种植养殖技术,助力春耕生产,成为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阳春三月,气温回暖。我市油菜陆续进入初花期,油菜春季田间管理进入关键时期。

  连日来,黄冈市农科院依托国家、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黄冈综合试验站,联合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统防统治,确保油菜稳产丰收。

  为给油菜病虫害防控做好技术服务,促进夏油增产丰收,3月8日,市农科院在武穴市锐兴家庭农场千亩油菜核心示范片举行油菜“一促四防”现场观摩会,武穴市种植大户、乡镇农技人员近60人现场观摩。

  当天上午,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黄冈综合试验站站长常海滨围绕当前油菜生产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控措施,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养和训练。随后,种植户们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将戊唑醇·咪鲜胺、冷水硼、磷酸二氢钾、尿素等混配在一起,利用5架植保无人机对油菜田进行高空喷洒,并就无人机油菜飞防技术的推广情况、油菜病虫害科学防治等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农场负责人杨云广说,今年油菜受冻害严重,市农科院来指导一下,油菜恢复得蛮好,亩产150多公斤应该没问题,我们对今年油菜生产充满了信心。

  3月10日,在武穴市龙坪镇朝阳村油菜基地,2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按照预先设定的航线,在油菜基地上空来回穿梭,以无人机“飞防”作业,加强油菜春季管理。

  “今天,在农技人员指导下进行无人机作业,不到1个小时,我的73亩地就喷洒完成。无人机飞防效率高,施药精准,比人力成本低。”种植大户王春花说。

  油菜是武穴市传统作物和优势产业,武穴市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海亚介绍,今年,武穴市种植油菜43.58万亩,目前已完成“飞防”面积5万余亩次,下一步,会根据天气情况,指导全市农户全方面开展油菜“一促四防”工作,为全市夏收油菜夺高产、稳丰收保驾护航。

  为保障夏粮稳产增产,3月1日至3月3日,市农科院夏粮生产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测墒情、讲技术、送服务,对我市6个县市的小麦田块进行“地毯式”巡诊,对当前小麦田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提出一系列的技术指导意见。

  英山县金铺石镇杨家河村罗田惠丰农业合作社种植了1000亩稻茬麦,目前小麦处于分蘖期,田间草害严重、排水不畅。

  服务队戴宝生博士认真询问田间管理措施,并到田间仔细察看苗情后,提出了解决方案。合作社负责人徐革威说,通过专家提供的技术方案,知道了草害怎么防,病虫怎么治,以后种麦子心里有底了。

  服务队每到一处,都和农户一同走进田间地头,面对面交流,实地查看小麦的长势,认真进行苗情、墒情、病情、虫情调查,针对真实的情况现场指导农户进行春季小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并现场解决农户在当前农业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难题。

  市农业技术促进中心主任周坚建议,当前小麦田管要做到一个“早”字,应从“促弱稳壮、控旺防倒、化学除草、病虫防控”四个方面及早做好小麦肥水管理,及早促进弱苗转化升级,及早做好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

  近段时间,市农科院水产技术志愿服务队奔赴武穴、黄梅等县市区养殖合作社,开展春放春管重点时期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服务,为全市水产养殖绿色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3月9日,武穴市艾意堂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做黑斑蛙蛙苗室内繁殖前各项准备工作。近两年,该公司通过引进市农科院稻虾蛙轮养套作模式和黑斑蛙早苗繁育技术,建成了规模化、标准化优质种蛙暂养和蛙苗繁育基地。

  自武穴市梅川镇与市农科院开展科技共建以来,市农科院在该镇建成我市首个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示范基地,派驻技术服务队开展全过程技术指导。在市农科院的技术指导下,艾意堂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初步实现了黑斑蛙苗种的提纯、驯化、繁殖和孵化。

  武穴市宋家河生态山庄有限公司毛杨林笑着说,今年刚在梅川镇养殖鳜鱼,在市农科院“线上技术咨询、线小时“客服”模式帮助下,春季管理措施运用得当,鳜鱼长得非常好。

  浠水县众盛水产养殖合作社引进市农科院技术,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为争取南美白对虾抢早上市、错峰上市,提高养殖户收益,3月11日,服务队陈楠博士针对市场行情和时间节点,给浠水县众盛水产养殖合作社开出“良方”,建议合作社抢抓时机,提前开展南美白对虾虾苗淡化标粗,并向养殖户发放《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1号、2号》《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问答》等水产养殖有关技术资料。

  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陈展鹏表示,今年,市农科院将加强培育黑斑蛙、翘嘴鳜鱼等新品种,引进花 、罗氏沼虾等新品种,大力推广稻蛙虾鱼综合种养、池塘一年养殖两茬南美白对虾、大水面生态健康养殖等关键技术,带动蛙、鳜鱼、鳙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异育银鲫等名特优水产品品种迭代升级,推动技术更新,为我市水产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服务保障。

  “这几年每到春耕时,你们专家都会到我这儿来,传授集中育秧、双早双直播、早直晚抛、早晚机插等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还帮我制定早、晚两季水肥精量管理、杂草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操作的过程图。” 3月7日,在浠水县汪岗镇禾溢园家庭农场双季稻种植区,合作社负责人黄金安对市农科院水稻所负责人陈杰说道,“有了你们帮助,我对双季稻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浠水县是全省双季稻主产县,常年双季稻种植培养面积30万亩左右。近年来,浠水县依托市农科院科技资源优势,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多措并举扩大双季稻种植培养面积,提高双季稻种植效益,激发农民种植双季稻的积极性。

  3月7日,黄冈市农科院水稻团队再次来到浠水县,为浠水县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湖北禾溢园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等合作社,送去优质水稻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中科发早粳23”“芯两优9011”共计500公斤,技术手册100余份,并现场指导合作社准备水稻集中育秧营养土。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市农科院院长涂军明说,眼下正是早稻育秧的“黄金期”,农业专家们通过建立农业科学技术服务交流微信群,线上指导企业制定春耕生产计划,筹备种源、农资等。此外,在育秧等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全体技术人员下沉到企业,面对面地开展早稻催芽播种、大棚机械化育秧、无人机飞播技术指导。

  近年来,为了做好水稻春耕准备工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市农科院水稻创新团队主动对接浠水县、团风县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送良种、送技术、送培训、送物资等“四送”举措,实现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两强”,助力水稻产业振兴。

为中国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 · 绿色 · 健康的动物饲料

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打造企业形象,树立强势品牌,为里下河地区健康养殖和开发渔业资源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立即咨询

©2021 小九直播nba免费观看全集高清,完整版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6216号 网站地图